编者按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无疑是最为璀璨的明星之一。它从萌芽之初逐步发展壮大,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也即将在更多层面与我们的生活深度交融。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精心策划推出四篇科普文章,旨在系统地梳理人工智能的诞生发展历程、深入剖析当下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大模型的实用价值以及全面解读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希望能帮助广大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这一前沿科技领域,激发大家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与探索热情,共同见证并参与人工智能为我们创造的无限可能的未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璀璨明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致力于研究、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旨在赋予机器感知、学习、推理和决策的能力,以实现自主解决复杂问题。
起源追溯
人工智能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公元前 4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形式逻辑理论,为后来的思维推理研究奠定了基础。17 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的万能符号和推理计算思想,以及 19 世纪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的布尔代数,都成为了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石。
1943 年,沃伦·麦卡洛克和沃尔特·皮茨提出了第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麦卡洛克 - 皮茨神经元”,模拟了生物神经元的基本工作方式。1950 年,艾伦·图灵这位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先驱,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在对话中让人类观察者无法区分它与真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可以被认为具有智能。这一概念为判断机器智能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引发了人们对智能机器的无限遐想。
而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正式学科的诞生,则要归功于 1956 年的达特茅斯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约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赫伯特·西蒙等一批杰出的年轻科学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相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从此,人工智能踏上了它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
早期探索(1950s - 1970s)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符号处理和推理方面。科学家们试图通过构建知识库和推理规则,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1956 年,塞缪尔在 IBM 计算机上成功研制出西洋跳棋程序,这个程序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棋艺,展现了计算机在游戏领域的学习潜力。次年,纽厄尔、肖和西蒙等开发的“逻辑理论家”程序,能够证明数学定理,这是计算机在逻辑推理方面的重大突破,让人们看到了机器智能在复杂知识处理上的可能性。随后,他们又推出了“通用问题求解者”,进一步拓展了人工智能在问题求解领域的应用范围。
1960 年,约翰·麦卡锡开发了 LISP 语言,这种语言因其强大的符号处理能力,成为了此后几十年人工智能领域最主要的编程语言,为众多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1965 年,鲁宾逊提出的归结(消解)原理,为自动定理证明提供了更高效的方法,推动了逻辑推理在人工智能中的深入发展。
在机器人领域,1968 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研发的首台智能机器人 Shakey 问世。它配备了类似人类的感觉系统,如触觉、听觉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是人工智能在机器人技术应用上的重要里程碑。
同一时期,约瑟夫·维森鲍姆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语言对话程序 ELIZA。它虽然只是通过简单的模式匹配和对话规则与人聊天,但却开启了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探索之门,让人们意识到计算机与人类进行语言交流的可能性。
在这一阶段,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研究机构成为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阵地,艾伦·图灵、约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和赫伯特·西蒙等一批杰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工智能早期发展的道路,为后续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工程与专家系统(1980s)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 1980 年代,人工智能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了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的开发。这一转变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开始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特定领域的决策支持和复杂问题解决方面。
1976 年,爱德华·费根鲍姆研制的 MYCIN 专家系统堪称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它专注于协助内科医生诊断细菌感染疾病,通过整合大量医学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等信息,运用内置的推理机制,为医生提供最佳的处方建议。这一系统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医疗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专家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树立了榜样。
同样在 1976 年,斯坦福大学研制的“矿藏勘探和评价专家系统”(PROSPECTOR)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它成功地运用专家知识和推理算法,在勘探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钼矿,这一实例充分证明了专家系统在资源勘探等复杂领域的实用价值,极大地激发了工业界对人工智能,尤其是专家系统的浓厚兴趣和投资热情。
1980 年,卡耐基梅隆大学为 DEC 公司研发的 XCON 专家系统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实现了人工智能从纯理论研究向实际专业知识应用的重大跨越,成为了 AI 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XCON 系统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和产品配置规则,自动完成计算机系统的组装设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展示了专家系统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巨大优势。
这些专家系统在医疗、化学、勘探等不同领域的成功应用,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逐渐成熟,为后续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器学习的崛起(1990s - 2000s)
进入 1990 年代至 2000 年代,人工智能迎来了又一次重大变革,机器学习和数据驱动的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的核心焦点。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计算能力的飞速提升以及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和技术深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1997 年 5 月,IBM 开发的“深蓝”计算机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它在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的对决中,以 3.5 - 2.5 的比分获胜,成为了首个在标准比赛时间内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计算机系统。“深蓝”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巧妙的算法设计,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分析海量的棋局数据,从而做出最优的下棋决策。这一历史性的胜利不仅证明了计算机在复杂策略性游戏领域的卓越能力,也让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2011 年,IBM 的另一力作——人工智能程序“沃森”参加了一档智力问答节目,并成功战胜了两位人类冠军。“沃森”能够理解自然语言问题,快速搜索并分析海量的信息库,然后给出准确的答案。它的出现再次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人工智能的热议,进一步展示了机器学习在处理复杂知识和信息方面的强大实力,标志着人工智能在某些特定领域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人类的水平。
在这一时期,智能计算(CI)的发展也为人工智能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弥补了人工智能在数学理论和计算上的不足,更新和丰富了人工智能的理论框架,推动了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智能机器人和行为主义研究等多个方向的深入发展。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文本分析、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在文本分析方面,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自动对大量文本进行分类、情感分析和主题提取;机器翻译技术借助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更加流畅和准确的语言翻译;语音识别系统则能够将人类的语音准确地转换为文字,广泛应用于语音助手、语音输入等场景。此外,在图像识别和处理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崭露头角,被应用于医学影像分析、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机器学习的兴起,使人工智能真正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成为了推动现代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深度学习的革命(2010s 至今)
自 2010 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度学习革命。这一时期,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个人计算机的广泛普及,海量的数据如潮水般涌来,为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图形处理器(GPU)等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出现,以及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型算法的不断创新,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得人工智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蓬勃时期。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子领域,它基于多层人工神经网络结构,模仿人脑神经元的工作机制。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人工智能系统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自动提取复杂的特征和模式表示,从而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卓越性能。
在语音识别领域,深度学习模型如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应用,使得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大幅提升。如今,智能语音助手如苹果的 Siri、亚马逊的 Alexa 和谷歌助手等,能够准确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并迅速做出响应,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图像处理方面,深度学习技术更是引发了一场视觉革命。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算法,能够精准地识别图像中的各种物体、场景和人物,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图像搜索、自动驾驶等领域。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中,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实时分析摄像头拍摄的道路图像,识别交通标志、车辆和行人,从而做出安全的驾驶决策,为实现无人驾驶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也是深度学习的受益者。通过Transformer 架构等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大语言模型如 OpenAI 的 GPT 系列和 Google 的 BERT 等应运而生。这些大语言模型具有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能够执行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文本生成、机器翻译、摘要提取、问答系统和对话交互等。它们不仅能够撰写文章、故事、诗歌等各种文本形式,还能与人类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为智能客服、智能写作助手等应用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
时至今日,人工智能已经走出实验室,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客服系统能够自动回答用户的问题,提供高效的客户服务;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智能家居设备让我们的家居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和智能化。计算机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人类语言,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人类与机器的交互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多学科融合与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孤立的,它与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数学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离散数学、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与统计、数理逻辑、优化理论、信息论、数值分析、图论、几何与拓扑等数学分支在算法设计、模型训练、数据处理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涵盖了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通过对数据的学习和分析,不断优化模型的性能,使机器能够自动地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和模式,从而实现对未知数据的预测和决策。
知识表示与推理则致力于研究如何将人类的知识以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的形式进行表达,并通过逻辑推理或概率推理的方式,让计算机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科学家们努力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生成和交互人类语言,实现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情感分析和对话系统等功能,使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顺畅。
计算机视觉旨在赋予计算机“看见”和理解数字图像或视频内容的能力,通过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姿态估计和场景理解等技术,让机器能够感知和解释视觉世界,为自动驾驶、安防监控、图像编辑等众多应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机器人学研究机器人的设计、控制和应用,使机器人能够在物理环境中感知周围信息、做出决策并执行相应的动作,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物流配送、医疗护理、太空探索等领域,成为人类的有力助手。
智能体与认知系统则关注具有自主感知、决策和行动能力的智能体,以及模仿人类思维过程的认知系统。多智能体系统通过智能体之间的协作与交互,能够解决复杂的分布式问题;认知系统则致力于构建具备感知、推理、学习和决策能力的智能系统,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数据科学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和领域知识相结合,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知识和洞察力,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数据驱动的动力源泉。算法基础则涉及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与分析,为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高级领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石,帮助我们理解计算的本质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未来,人工智能将继续向着更加智能、更加通用的方向发展。人工通用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是人工智能研究的终极目标之一,它旨在构建一种能够理解、学习和应用知识的人工智能系统,其智能水平与人类相当或更高。这样的系统不仅能够执行特定的任务,还具备跨领域的学习和推理能力,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像人类一样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决策。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的发展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创新。这类人工智能模型能够生成全新的内容或数据,如文本、图像、音乐、视频等。它们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掌握其中的模式和规律,然后根据这些知识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作品,为艺术创作、设计、娱乐等领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如何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其对人类造成潜在的危害;如何解决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如数据隐私、算法偏见、就业结构调整等;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和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工程师、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在积极努力。他们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准则和技术标准,加强人工智能的研发管理和监督,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透明化和可解释性研究,促进公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参与,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技术,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社会结构。在未来的征程中,让我们携手共进,充分发挥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引导人工智能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为创造一个更加智能、便捷、和谐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人工智能领域的经典科普书籍:
《智能的本质》:是斯坦福、伯克利客座教授皮埃罗・斯加鲁菲 30 年 AI 研究巅峰之作, 本书通过对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文化和伦理等方面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水平,促进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确保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
《科学 + 遇见人工智能》汇聚了李开复、张亚勤、张首晟等 20 余位科学家与投资人智慧的著作,从多个维度对 AI 革命进行了深入解读.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亨利・基辛格、埃里克・施密特、丹尼尔・胡滕洛赫尔著该书通过梳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人类思想及技术演进的历程,进一步讨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网络平台给个人、企业、政府、社会、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将在重塑世界秩序和安全格局方面所起的作用 。
《人工智能简史》 :作者刘韩,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通过历史故事从多个角度讲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包含众多科学家的介绍及历史事件,能让人读懂人工智能历史发展的脉络。
《人工智能的故事》 :作者魏铼,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围绕人工智能展开,讲述其起源和发展,结合作者在硅谷的积累,带领读者漫游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发展的前世今生。
《人工智能时代》 :作者杨爱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回顾 AI 历史的同时着眼于未来如何改变生活,抓取人工智能领域热点事件进行分析,探讨人类如何应对潜在威胁并把握未来契机。
以上书籍可以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的知识。